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面对阅读材料时,有自己的喜好,呈现出较低的阅读能力,因此,在选择和解读阅读材料的时候,教师就要照顾他们的注意特点、思维水平、表达能力等限制性特征,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。
一、阅读教材的选择
(一)画面简单,主角鲜明
2-4岁幼儿的思维处在前概念阶段,前概念的思维是“中心化”的思维,这个时期的幼儿一个时间只能考虑到事物的一种特征,不能照顾两种特征。因此,为小班幼儿选择的教材中画面要简单,不能太复杂,尤其是背景,背景太复杂的话,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。同时,主要角色的色彩要明显,吸引幼儿注意力。
(二)情节简单,对话简
“小班幼儿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,不会作复杂的分析和综合,只能作直接推理,不会进行逻辑推理。”(《学前心理学》,陈帼眉,人民教育出版社,47页)再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,所以,在选择作品的时候,要挑选情节变化简单、线索单一的作品,发展的过程还不能太长。如果作品本身情节点比较多,教师在解读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切入点进行适当地处理。
(三)贴近生活,有一定的挑战性
在活动《小熊的帽子》中,老师设计了开始的环节是和孩子一起说说帽子,一说起帽子,孩子们的兴趣很高,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:我也有帽子,我的帽子很暖和,带上帽子很凉快。这是孩子们找到了兴趣点,找到了他们生活中有的东西,才会那么滔滔不绝。又如作品《好吃的葡萄》,孩子们也会吃葡萄,可能也发生了和小狗一样的情况:把籽咽下去了。是孩子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,所以孩子们讨论的兴趣就高了。这样的作品就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。同时,作品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。“学习活动的内容,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水平,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,以有助于幼儿经验、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展。”
(四)充满童趣、情感积极
“儿童心灵、情感等所构成的儿童世界,本身就拥有“纯真”这一生命的原质。”孩子们的心灵充满纯真,他们也就更倾向于向善、向美的东西,比如,在和朋友一起欢乐的游戏中发生的事情《小黄鸡和小黑鸡》。孩子们还喜欢趣味性的作品,还是《小黄鸡和小黑鸡》,当他们俩发现一条“虫子”互相谦让时,却发现这条虫子是鞋带,孩子阅读时,会会心地笑,感受故事的趣味性,又如:《萝卜屋》中可爱的小猪把小兔的萝卜屋给吃掉了,这样的情节很有意思,能获得孩子的欢心。喜欢小动物,喜欢看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。
评论